近日,安徽省体育局和安徽省教育厅共同下发《关于表彰安徽省体教结合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皖体竞【2009】4号)文件,表彰在安徽省“体教结合”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授予合肥市庐阳区教育局等20个单位“安徽省体教结合工作先进单位”,我院戴清等40名同志“安徽省体教结合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宣传部)
戴清个人事迹简介
丹心育桃李 玉剑舞春秋——记基础教学部击剑教练戴清
2005年,第11届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在珠海拉开战幕,我院以“无名小卒”身份参赛,夺得2金3银,震惊全场;第12届,再接再厉,6金2银3铜收入锦囊,所有队员进入16强;第13届,风采不减,5金2银3铜让KY.COM的名字又一次震响赛场。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应该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戴清。
不悔付出,只为学子圆梦
北京时间下午2:13,在上海金融学院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男子重剑甲组比赛临近尾声,由KY.COM选手张琪对抗上海大学队选手,原本沸腾的赛场突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把眼睛盯向最后定乾坤的一剑。只见张琪挥起手中的“银蛇”,稳重不失果断,大喊一声,击败对手,半分钟后,整个赛场一片欢腾。在“戴教练,我们赢了!”的一片欢呼声中,击剑队的队员们冲过来,紧紧地抱住戴清,热泪盈眶。戴清教练看着这些拥簇在自己周围的、拼搏得这么辛苦的、现在激动不已的“孩子们”,眼泪不停地在眼眶打转。
其实,艺术设计系的张琪在比赛前期由于紧张,状态不是很好,戴清教练就帮他卸包袱,“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实你不比任何人强,我不指望你拿什么名次,尽力就可以了。”男子重剑甲组冠亚军之争,对手是上届冠军,张琪与其相比,赛场经验相差悬殊明显。戴清叮嘱张琪:“你只要打赢一剑,就是赢了!”心理上的减压让张琪表现得很放松,喊出的气势威震对手,完全乱了对方的阵脚,最后频频夺分,以15:13进入决赛。
“戴教练,你就是最棒的!”面对北京大学击剑队教练的夸奖,戴清摇摇头:“了不起的是我最可爱的队员们。”戴清就是这样,作为教练为学院击剑事业的一步步成长付出多少辛劳和汗水,别人都知道,但她不记得;头上的光环别人都羡慕,但她不在乎。在她眼中,她的队员们灿烂如花的笑脸就是她闪亮的金牌,能够为学生们圆击剑梦是她毕生的追求。
苦练三伏,“金牌教练”并非虚名
很多人觉得我院击剑队拿奖项是理所应当,但谁也想象不到击剑队的老师和队员们付出了多少努力。五一、十一长假,大家都在游山玩水;酷热的暑期,大家可能坐在空调房里喝着冷饮,看着电视,而击剑队员们却在击剑训练馆穿着厚厚的训练服,尽管汗水已经浸透衣衫,尽管持剑的右手已经酸痛难忍,但他们仍在坚持着、拼搏着,因为他们深信多一点训练,就多一点技术,多一点经验,就可能为学院多争上一枚奖牌,多获得一份荣誉。
高温下,穿着又厚又重的保护服陪队员练习的戴清更是不容易,她常常是一个队员练完接着就带下个队员,往往一上午3个多小时就这样不停地在给队员们做示范动作、当陪练,汗流到最后都流不出来了。就是这样,戴清和击剑队员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酷暑。“既然答应了就要一心把每件事做好”,运动员出身的她,骨子里有一股韧劲,“金牌教练”的称号绝不是虚名。
戴清家离学校很远,坐车一趟要1个小时。丈夫是国家队击剑教练,常年在外地工作,孩子才6岁,但她没有因此退却。再苦再累,她都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她习惯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所有的队员。谈到自己的孩子,她回头指了指办公桌后面一些玩具,“有时星期天没办法照顾他,就把他带到训练馆来,让他自己玩。”戴清眼里含着歉意,解释说自己的儿子晕车,出租车不能坐,坐公交车时没有座位,儿子就坚持着,“妈妈,你不是说坚持就是胜利吗?我可以的!”假期丈夫回来,一家三口就在学院的训练馆聚会。戴清笑笑:“我不能把击剑队这些孩子们丢下啊!”
“三点”灌输,模拟实战之感
作为教师,她很注意在教学时培养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击剑确实是一种很累的运动,可喜欢上了就不觉得累。”传统方法往往将理论课、实践课分离,戴清却善于将“技术、战术、心理”三点融合在一起。平时训练时,她要求大家喊起来,在训练中锻炼实战的心理素质。于是,队员们在平时就有一种在赛场上的感觉。“这次比赛,我院击剑队赢在士气上,赢在团体精神上,赢在战术的实战化上。”戴清回忆时向我们描述道。
提倡启发式教育是戴清的又一个教学特色,她经常向大家提问题,带动大家去思考:碰到左手怎么打?碰到个子比自己矮的怎么打?“思考过了,就相当于有过经验,遇上了就不会慌。”戴清自己也善于总结,为什么这堂课受学生欢迎?为什么这节课士气低?每天找过失,积累经验,针对这些问题在个别辅导课上进行指导。
在繁重的教学、训练任务结束后,戴清还善于钻研和总结,她撰写的《浅谈反攻在重剑比赛中的应用》一文在安徽省第四届“运动训练”学术论文报告会上获优秀论文三等奖,《如何合理安排赛前训练》获优秀奖,《影响我国青年女子重剑运动员进攻战术运用的技术因素》一文发表在2005年《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击剑运动在高校开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一文发表在2006年《南京体育学院学报》上。
2006年“三?八”妇女节,戴清受到学院表彰。同年,被提名为“光华杯”2006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候选人,2007年被评为合肥市教育界十大新闻人物。
三年的辉煌人生,三年的不悔付出。谈起曾经的荣誉,戴老师浅浅一笑,“其实,我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我们相信,有这种精神,她定会用满腔的热情谱写出一个又一个更加辉煌的击剑教练的精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