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我院评建工作专题会议在黄山路校区五楼会议室召开,院领导赵良庆、蔡敬民,院教学督导、院评建办、教务处负责人和各系、部(中心)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及教学秘书等近50人出席会议。
会议主题为“2008年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和“2008年毕业生论文(设计)检查”工作总结汇报,学院“实验室检查”启动和“2009年毕业生论文(设计)”工作安排。会议由院评建办常务副主任王昆仑教授主持。
赵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学院工作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规范,即通过规范使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达到教育部的要求,通过改革彰显我院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2008年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时间长、参与人员多、质量要求高的工作,在院评建办、院督导室、教务处、各相关职能部门、各系部及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此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院评建办和院督导室把“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专家组”的意见如实地反馈给了每位教师,这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各教学单位要进一步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工作。从2008年毕业论文(设计)检查中看出,各教学单位管理工作(制度)方面还是在论文(设计)选题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论文完成质量等方面都较去年有很大的提高。赵院长对各项工作取得的显著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要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
教务处副处长董强对“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检查”和“09年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安排。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检查从管理制度制订和落实、仪器设备管理、实验项目和内容、实验教学各环节等方面共31条指标开展检查;同时针对08届毕业生论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求各系抓好2009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等准备工作。
院评建办王昆仑副主任代表专家组就“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工作作总结汇报。汇报分检查工作过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情况、经验和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专家组工作建议等五个方面。根据学院本学期评建工作计划,在院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对全院522名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听课率达到了86.56%,因进修等各种原因尚余81名教师的补听工作将由学院督导继续完成。专家组认为:绝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好的或较好的,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受到学生很高评价;青年教师成长很快,涌现出了一批基础好、重视教学工作,语音纯正、有朝气、方法灵活,对学生亲和力强、教学基本功提高得很快的年轻教师。从全院整体上看,课堂教学效果和重视程度比往年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进。专家组提出要充分认识课堂(包括实验课)教学效果及其质量的重要性,从教学制度层面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各层面的学优、观摩等活动,切实改善教学条件等工作建议。
在“2008届毕业论文(设计)检查情况总结”中,王主任讲到:根据学院评建工作计划,毕业论文(设计)检查工作将成为常规工作。本次由学院督导室成员和各专业专家、教授25人组建的5个专家组进行了检查工作,历时28天。本次检查内容除常规内容外,重点检查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控制办法(制度)和工作程序的科学性、有效性,论文选题是否符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各专业人材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要求;各成绩档次中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情况。涉及14个系部的22个专业,共检查论文选题1931个,检查率达100%,抽查毕业论文542篇,抽查率达28.08%,写出检查工作总结15篇。专家组认为:通过检查,各系部对毕业生论文(设计)工作都非常重视,教务处规定的毕业论文相关规定和制度得到落实,常规工作质量、论文选题符合度、论文质量比2007届有很大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控制办法(制度)和工作程序科学、有效;许多系在论文选题符合度把握和论文质量控制方面有较好的方法、经验或特色。这些都是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教学部门和广大教师切实落实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各专业定位,落实教书育人的辛勤工作下取得的。但在论文选题、论文内容、论文质量控制流程中还存在一些个别问题。为此专家组提出了要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工作中“质”和“量”的关系问题。“小”问题不注意纠正,就会由“量变”到“质变”,成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注意论文选题的“可行性”,提高质量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避免或降低一些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切实加强选题、指导和答辩三个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工作建议。
最后,蔡院长作总结讲话,他指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院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08年工作成绩显著,学院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等不同层次的荣誉。兄弟院校相继来我院考察访问,对我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在人才培养方面,他提出要更多的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加强“内涵”建设,专业基础课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把“应用型”落实到课程当中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落实好“第二课堂”工作,专业基础课要整合,不断推动学科间的交叉、“模块化”教学和考核工作的工作要求。
(评建办、院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丁月 程刘学)